随着“金融+科技”进入到深层次的产业融合阶段,金融业务综合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改变传统服务方式的同时,也在重塑着企业的发展模式和风控业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融资租赁业也不例外。在新技术持续渗透的情况下,租赁行业的风控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租赁业内会得到更多的认知和应用。”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理事长程东跃表示,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会在租赁行业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加强风险管理成关键
在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融资租赁行业的风险管理难度越来越高,如何在新监管、新经济背景下,保障自身业务的安全经营,成为摆在融资租赁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2018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金融背景的变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租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融资租赁公司存在的一些债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开始集中显露出来。
“今年以来,明显感觉到日子不太好过。”有融资租赁从业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坦言,行业内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推进业务的步子需迈得再稳健、审慎一些。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监管层也全面加强了对租赁行业的管束。从银保监会对融资租赁公司机构监管职责的收归统一,到地方相关监管部门对租赁行业展开的摸底排查,趋严的监管政策在净化行业环境的同时,也给租赁公司业务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租赁公司更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以满足重要监管指标的要求,适应审慎监管的需要。
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无论是在外部业务风险还是内部管理上,风险管理能力是融资租赁企业基本的生存能力,今后也将越来越重要。”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秦群表示。
新技术赋能风控潜力大
毕马威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金融科技投资创收151亿美元,预测到2020年,我国金融科技在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的市场规模或将超过12万亿元。
在金融信息化浪潮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下,新技术优化租赁机构风险管控水平潜力无限。
科技发展改变了市场格局、业务模式和客户行为,同时也在推动融资租赁业态转型升级。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助力租赁公司提高业务开展效率,规避相关风险,提升风险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实际上,对于出租人而言,最大的业务风险在于承租人的还租能力,这直接影响到租赁公司的经营和生存,因而还租风险和欺诈风险需要租赁公司重点关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可有效防范这一类风险,同时还能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智能化、场景化水平,实现为客户和业务赋能。
如在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中,由于租赁目标客户群体下沉,汽车融资租赁企业可能会面临较高的欺诈风险,租赁公司则需要对征信覆盖不足的客户群体进行风险定价。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依据汽车租赁业务逻辑构建相应的大数据风控模型,并输入包括征信数据、社交数据、电商数据在内的多维度数据,可以判断目标用户的信用水平,在此基础上的获客审批将更为精确,大幅提高了风控、审批效率。此外,在后期的贷中、贷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间断地收集和分析客户信息及还款行为,能够在合同全生命周期内,对客户还款能力进行实时追踪和评估,完成汽车租后管理的数字化,实现了对传统风控手段的有效补充,做到防患于未然。
科技与租赁如何深度融合
可以预料到的是,科技的逐步渗透,将助推租赁企业的经营提质增效,未来的发展充满想象力。
程东跃认为,租赁公司可以先行借助现代化科技公司的平台,大胆先行先试。在金融科技和融资租赁业务加深融合的过程中,使用新技术,不仅助力租赁公司做好风险识别与风险定价,防范外部业务风险,还将助力租赁公司做好数据库建设,完善内部风控管理系统。
秦群也认为,就内部管理而言,租赁公司需做到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和智能化,以智能化的手段提升效率,同时也是提升操作风险、防控业务风险的一个方式。
由于融资租赁行业的服务生态圈较为广泛,比较看重运营属性。从底层的商业逻辑来看,重运营的服务生态系统,必然强化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恒鑫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张利钧表示,租赁公司可借助大数据、移动化的金融思维,在公司内部构建精准决策、业务互进的信息生态平台,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对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的支撑力度。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到,由于金融科技以数据为驱动力,租赁企业需要警惕其自带的数字风险,将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到业务经营之中,仍需较长时间的探索。
如狮桥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万钧所说,实际上,融资租赁风险把控的水平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在技术上,租赁公司需要有足够多的手段来支撑提高业务效率,包括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新科技来更快地进行风险决策。但是从管理决策上来说,完善租赁公司的风控体系还需要不断积累,这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