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最近开始更新一档叫做《别动我手机》的电竞垂直类综艺,从上线两天的情况来看,在垂直领域其实没有造成太大的扩散,视频专辑的播放量1200万,不算爆款但数据过线。
围绕电竞内容的衍生过去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困境,在垂直领域造成了一些声量的内容,但是在数据上并达不到合格,在《别动我手机》之前,业内外很多观察者都在怀疑电竞这个品类的衍生内容上是不是整体受到了观看门槛的限制,存在着根本性的体量局限。
从外部,对电子竞技认识大多基于庞大的用户体量和相对较低的内容制作能力,只有提升内容的制作能力,这些用户和用户背后的时间与价值就有可能被充分地利用。但实际上,在几家行业内的内容制作团队花去不少财力、人力所呈现的内容,还是没能实现以内容突破电竞自身的限制。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众多资深从业者没能撬动的市场为什么会在现在这个节点,因为一档小成本的综艺而突然活跃起来。可能还是要回到形式的核心,无论有多强的电竞基因,这还是一档综艺节目。
从结果来看,可能在尝试电竞内容“出圈”的过程中,核心制作团队还是要以对电竞有基本认知的业外人士来完成。这中间不是质疑电竞内容团队的制作能力,而是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还是会影响向公众的表达。
以第一集的《别动我手机》来说,圈子里的人在邀请孤影和寒夜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强的风险控制意识,到底有没有综艺的表现力,内容本身是不是可控。但从结果来看,这些之前不被看好的主播和选手成功地在综艺节目里释放了自己。
然后回到嘉宾的组合上,电竞选手或者游戏垂直领域的主播去参加传统的网综台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整体上来讲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环节。
Miss在《吐槽大会》上的表现已经算是比较好的,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吐槽大会》本身节目环节的封闭性。这也是有人质疑电竞选手或者主播本身不具备在综艺舞台上展示自我的机会。
相对应的,在之前的狼人杀类节目里,嘉宾的身份又被弱化,嘉宾和观众都只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节目环节的推进上。综艺感会因为流程和节目对抗上过强而变弱,更像是在看一场比赛而非一场可以下饭的秀。
综合上面两点,对于垂直类的内容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可能在形式上回归传统,而在嘉宾结构上保持垂直可能是这次《别动我手机》能够顺利出圈的关键。
虽然有所突破,但节目如何能够继续延续下去,这同样是需要寻求突破的重点。
Never游戏本身在酒桌上并不少见,超过十年前韩国的综艺节目就有把“Never&Ever”作为综艺节目流程推进的方式,选择这样的形式恰恰在于电竞整个建立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流通生态。
众所周知,微博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地方,可是每一个人又都希望知道更多别的秘密,窥私在很多程度上是推进微博发展的人性源动力。电竞目前的圈层关系也是如此,意见领袖之间通过微博表达观点,观众也通过微博实现跟随。
连接这一切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瓜”,而习惯了吃瓜的群众,恰恰是这档节目的目标用户。可能有人会觉得能不能节目能够走红决定于爆料的大小,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有瓜可吃,并且可以观察或者说见证这样一个爆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极佳的休闲体验。
一个合法合规合情合理的料被通过综艺的形式爆出来,这让综艺和垂直类的用户找到了最容易接触的关节。
试想这些之前存在阻力的环节都被打通之后,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垂直类的综艺其实服务的并不是电竞的深度用户,而是把目光聚焦在了更大的泛电竞用户,这也正是中国当下真正庞大的电竞人群。
在电竞的内容市场中,所有的从业者都希望可以充分地挖掘这中间的价值,跨界的思路固然不是错误的,但并不代表垂直类的内容就没有出圈的可能。
但垂直类的内容想要争夺更多泛电竞用户的业余时间,那就必须要有超过传统综艺的过人之处,对窥私欲的充分释放是《别动我手机》的过人之处,当然基于电竞和直播还有很多别的优势点有待挖掘,同时节目也需要尽量弥补表现力上的不足。
最近优酷主推的《这就是灌篮》是不错的例子,虽然咖位十足,但篮球爱好者的表现力还是存在明显的短板,剪辑和后期的努力并不能让这些篮球爱好者形象变得丰富,更多的工作可能需要在前期的铺垫上。
同样在《别动我手机》上,当嘉宾需要表现爆发力时,还是明显与传统的综艺节目有差距。尤其是在推进流程的主持人选择上,既要能完成基本的流程推进,又要给节目创造记忆点,同时还要熟悉电竞的各种关节,闫紫境是目前可能最合适的选择,却还是无法真正达到高标准综艺节目的效果。
无论如何,以严苛传统的内容形式去嫁接全新的电竞人物与内容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那么无论是在不同综艺形式上的延伸,还是向电影电视剧上的延伸,或者其他传统电视内容形式上的尝试都存在着突破的可能性。
《别动我手机》看上去更像是一次低成本的试错,既然看到了可能的方向,就有可能把电竞内容的市场真正做大。